首页 > 科幻灵异 > 互身 > 九檐风铃 第十一章

九檐风铃 第十一章(1/2)

目录

在上面也看过了,这里面别无去路。

大斗内壁共有三道纵贯上下的阶梯,宽度约两米。除去砌了墙那面,每面一道,就像斜壁的中线。阶梯往下延伸入水里,往上通向一个被堵塞的拱门。我蹲下身,用手电照着,仔细观察。这“大斗”所用建筑材料,应该是花岗岩之类密度较高的硬质岩石。每级台阶上都刻有浮雕,内容全是鱼。

我让小强帮忙举着灯,用手机试着拍了几张鱼形浮雕。由于光线不足,手机像素也不够,照片拍得不清楚,没什么价值。

这里面看起来一目了然。不管老鬼来没来过,现在显然不在这里。

返回前,我俩就近查看了一个可能曾是通道,但已被石块封死的拱洞。拱洞口径不大,高度约一米五六,七八十公分宽,顶部是弧拱,底部是平的。堵塞拱洞的石块有大有小,塞得满满的,石缝里结着稠密的蛛网。我用手摸了摸,那东西黏黏糊糊,鼓鼓囊囊,又不像蛛网,像淋巴,感觉很恶心。

“这是什么东西”见我看得认真,康小强问。

“不知道,也许是某种爬行动物的粘液,也可能是蜘蛛结下的网。我见过球型蛛网。但最有可能,是某种地衣类真菌。”

“对,是真菌。以前,我家一个乡下亲戚盖房子,也从地下挖出过像这样黏糊糊的东西,他们说那叫太岁。其实就是一种真菌。”

“问你个问题。”

“什么”

“按理说,这是个死水潭,怎会有鱼”

“对呀,我也这么看。可这石阶上雕刻的全是鱼。所以我认为,这里可能是古人的养鱼池,专门用来喂养姓陆的所说那种鱼。不过,照眼下的情况,那种鱼在这池子里应该已经绝迹了。”康小强说。

“若是如此,那姓陆的何必多此一举。”

“那你是啥意思”

“无论如何,还得去一趟外面那个大坑,去老鬼拍照的地方。”

“可怎么下得去”

“别忘了,他可在那下面钓过鱼,拍过照的。”

“哎哟,也是,差点忘了。”

毕竟对那神秘的浓雾还是有些忌惮,看看差不多了,我俩再没耽搁,沿着下来的路线,又攀着绳子爬了上去。往上爬,我感觉轻松多了。当然,让我俩心情放松的还有个原因。我跟小强已经检查过这地方,还进行了分析,按照相同的思维逻辑,就算老鬼来过这里,他也不会出事。

因为洞里没有遗留他的任何物品。

“怎么,”路上,康小强问我,“你认为鬼哥那买卖还没结束”

“是的,说不定才开始呢。”

“那他人去哪了呢”

“不知道,只能去那坑里找了再说。”

“对了,你那会儿在下面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”

“我不知道,那种现象不好解释。”

“你说在雾里看见了闪光,我在上面也看到了,但没你说那么夸张。会不会就是平常的放电现象”

“不,我想不是。除了雷暴,自然界没多少情况会导致瞬间大量放电。火山爆发时可能会伴随有闪电,也不常见。问题是,这些现象都会有声音。可你听见动静了吗没听见吧。某些生物倒是会放电,会发光,也没有声音,但产生的电量毕竟有限。再说,这里面也没见有那些生物。”

“咋没有,石阶上刻着鱼呢。”

“都是些死家伙,放屁的电。除非它们的灵魂会放电。”

“行了,行了。不提这个。”康小强马上打住我。

“还不是你提起的。对了,那些鱼生得都很古怪,我没见过。”

“是啊,我也没见过。”

“还有,”我想了想,又对他说,“出去千万别跟人提我裸泳的事。”

“这有啥,有人就喜欢在钓鱼的时候,脱得精光晒羽毛。但这事你自己居然不知道,听起来很好笑。要是传出去,会被笑好几个月。”

“是的,我会被当成傻子。”

“我很佩服你,这样也能没事。”

“人的身体都有本能反应。你也行。”

“我不行。”

“肯定行,下次你试试。”

“不,我不试。”

“我正在想,说不定真如你所言,这里面是个古老的养鱼池。你说,从前养的鱼会不会已经流窜到外面,繁衍了下来。”

“你说外面天坑”

“很有可能。所以老鬼才去那里,在那里钓鱼。对,

肯定是这样。”

“对,也是啊。他在那里钓过鱼,拍过照片。不过,他能一直在那荒无人烟的沟里待两三个星期”

“他可是老鬼。不能以常人的思维去猜度他。我跟你打赌,只要愿意,他可以在那坑里待一个月。小心点,这段路滑。”我拉了他一把,“你想想,连这山上都没有通讯信号,那坑里又怎会有。可他却给你发过照片。”

“对呀对,他出来了!可,摩托车还在上面。”

“摩托车还在,说明任务还没完成,他还没离开。他能给你发照片,说明他可以随意出入,可以回到能够接收信号的地方。”

“他真的还在那里”

“去看看就知道了。”

“是的,是的,赶紧的。”

上山容易下山难,这是句真理。

回到崖顶,天色已暗。从时间上来说,这会儿还不算晚。造成夜色提前来临的原因,是山里的云。此刻,天空已变成粉红色,霞光万丈。絮状的云朵从山顶冒出来,就像烟筒里的炊烟。这些云形状古怪,变化多端,眨眼间,仿佛已被轻轻梳理,从云团里伸出无数细长的尾巴,低得触手可及。

因为雄踞于山顶,大石堆这个地方特别招风。那风吹来,发出一浪一浪的呼啸,就像一排排海浪迎面扑来。

我俩俯望山谷,寻找下去的路,依然没找到。

除了远处勺子底部那片斜坡,天坑四周别处都是悬崖。斜坡那面覆盖着茂密的森林,无边无际。我们在地图上也看了,从那个方向往外绵延数十里,连个村子也没有。别说开车,步行也进不去。

眼看天快黑了,康小强问在哪里过夜。

“回车里。”我说,“补充些物资,发动汽车给照明设备充电。这次最大的失算,就是照明工具不给力,功率太小,在洞里啥都看不清。明天再上来,再好好找找,肯定有路。”

“如果明天上来,还进洞吗”

“不,不进去了。咱们又不是来搞科考。只有老谢那样的人,会对那个山洞感兴趣。我跟你说,要是他知道这地方,保准会一头扎进去,不研究明白绝不罢休。说不定,他还能出书呢。”

“哇,真是厉害。上次跟他钓鱼,我就看出他不简单。”

“家学渊源,人家父亲是搞考古的。”

“天快黑了,走吧。”康小强抬头看了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返回顶部